壹点音频|话说朱元璋:朱元璋时期“骂官”有多厉害?
讲正史野史,说历史;谈奇事怪事,讲故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壹点音频历史栏目《胡子说史》。
今天咱们继续话说朱元璋。
上回书说道,朱元璋登基称帝后,除了在考试选拔人才制度上进行大举改革外。在另一项事关朝堂稳定的制度上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项制度的设立,也看出了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与其他帝王治理国家的不同之处。
这是一项怎样了得的制度呢?
这项制度就是言官制度,这些言官因以“骂人”为职业,所以也叫“骂官”。
而“骂官”制度的制定,与明朝建国之初两大集团的争斗有着直接的关系。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同志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有的朋友问道,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确实,他好像很少出面干什么大事,这是由他的工作特点决定的。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办理,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有敢专权的,就有敢分权的,淮西集团很快就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这个集团的首领就是刘基。
这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也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这场戏的主角是李善长和刘基,但仅有主角是不够的,下面我们要介绍配角和龙套出场,这些人人多势众,是这场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最重要的就是以找茬为职业的官员,他们的名字叫言官。
朱元璋建国之初,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并对言官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个官名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听到,而都察院的主要骨干是都察御史,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当时的十三个省区分,共有110人,这些人权力极大,他们什么都管,由于平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要处理,就整天到处转悠,不是去兵部查吃空额,就是到刑部查冤假错案,办事的官员看到他们就怕。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人权力如此之大,要是他们也徇私枉法怎么办呢,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大大的佩服一下朱元璋了,他想了一些很绝的方法来规范御史的行为,首先挑选御史的时候,专门找那些书呆子道学先生,认死理的去干这行,因为这工作得罪人,捞不到钱,而道学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其次,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麻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利,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有个官名叫八府巡按,大家咋一听,八府的巡案,官一定很大,其实这也是个芝麻官,往往是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的,就相当于以前所谓的特派员,官极小,权极大。但就是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又建了一套班子,来监督都察院。这就是六科给事中。
对应中央六部,朱元璋设立了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这些人的权力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他们如果认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敕令有不妥之处,居然可以将敕令退回!而皇帝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他们就要向皇帝打小报告,各部完成任务,还要乖乖的去六科销账,此外官员年终考核,这些给事中进行审核。
这些人的行为特点可以概括为:你要打我,我就骂你。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他们从不动粗,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惨了,这些人骂人的功夫极高,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骂人也有典籍来历,出自某典某条。如果你书读得少,还以为他在夸你呢。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功夫,实在厉害。这种独门绝技代代相传,到东林党达到了高峰,那可真是口水横飞,引经据典,用意恶毒却又言辞优美。套用葛优的一句话:“人家骂你都听不懂!”
朱元璋搞来这群人后,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头。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言官们的可怕,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南京奉天门,这里说明一下,周观政是巡城御史,属于最低层的监察御史。在他巡查时,遇见一群太监正领着一伙女乐往奉天门内走去。根据大明的内宫制度,女乐是不准入内的。周观政当即上前制止,领头的太监理都不理他,说了一句:“我有圣旨在身!”。
按说一般人也就放他过去了,可周观政坚持说就是有圣旨也不得违背大明的内宫制度,坚决不准女乐入内。太监遇到这么个人,只好回宫禀报朱元璋。朱元璋苦笑一下,便传口谕,不再让女乐入宫,还特意加上一句,周观政你干得好,回去休息吧。无论怎么说,朱元璋已经仁至义尽,给足了周观政面子。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周观政死都不走,这个书呆子不依不饶,一定要朱元璋出来和他说,朱元璋明白自己选的这些人都是不会通融的。娱乐也搞不成了,亲自穿上朝服出宫进行安抚,对周观政说,你做得对,我已经反悔,不用女乐了。周观政听到后,才回家睡觉。
真是千古奇谈!皇帝口谕还不行,居然还要亲自出来道歉!我们在叹服这个书呆子的同时,不也应该钦佩他的勇气和正直吗,大明王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持原则的人,才能够延续两百年长盛不衰。
应该说朱元璋搞的这个监察制度是相当不错的。
但请注意,如果你不是十三道御史,也不是六科给事中,不属于言官,可千万别多嘴!不要看着言官在皇帝面前摆威风,你也跟上去来两句,不砍了你才怪。言官敢这么做,那是有悠久传统的。
自古以来,就有言官的设置,这些人不管具体事情,他们的任务就是提意见,而历来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个传统——不杀言官。历史上无论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胆量敢杀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言官在下面说皇帝的不是,一点不给皇帝留面子,还洋洋自得,很有点你能把老子怎么样的气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边听,一边咬牙切齿,想着明天就把你调个位置再整治你。言官确实威风啊。
大家也可以看出,这件事情中,周观政做的过分了,用今天的话说,太较真了。皇帝有很多事情,你把女乐拦住,皇帝也传口谕,表扬了你,这就足够了。非要皇帝出来跟你说清楚,他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和耐心。朱元璋是制度的制定者,所以他要做榜样,但后来的皇帝呢,天刚亮就让他起床顶寒风出来和你说清楚?就算再好的脾气也会被这些御史惹火的,可见,御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会出现一定的偏移,我们将在后面看到这股偏移的力量造成的巨大影响。
那么,作为明初最大的“骂官”刘伯温是个什么结局和下场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好啦,今天的胡子说史咱就聊到这里。文稿主要参考: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欢迎留言评论,谢谢您的收听和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文稿整理/主播 翟恒水
编辑/后期 邱志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当官不怕骂,越骂官越大
当官不怕骂,越骂官越大
彭广军
由于处理“天津教案”过于软弱,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差点没被全国人民的唾沫星子淹死,为此他追悔莫及,认为“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并说自己是“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自觉负疚太深的曾国藩上疏朝廷请求派大员来协助工作,慈禧太后准奏,即谕号称洋务能员的江苏巡抚丁日昌赴津会办。
听到这消息,曾国藩心里比较失望。因为此前在两江总督任上,丁日昌是江苏巡抚,也算是自己下级。在同僚眼中,丁日昌名声不是不太好,而是很不好。皆因丁日昌向有贪婪之名,甚至公开索贿。
有回江苏治下苏松太道出缺,丁日昌即让仆人放出消息,说谁送两方端砚就让谁去当这个道台。有个想补实缺想得心急火燎的候补道急忙托人从原产地买来两方品相俱佳的端砚,急匆匆送到巡抚衙门。丁日昌接过端砚咧嘴一笑:“端砚以斧柯山出的为好,你这个不行啊。”候补道即刻又赶往斧柯山弄来两方砚台,苏松太道却已放了他人。
候补道很失落,旁观者却掩口偷着乐,因为“端砚两方”其实就是“白银两万两”,候补道书呆子不知深浅,还傻乎乎去买什么劳什子端砚。
此话传至曾国藩耳朵里,以他做事风格,当然得参劾一本,可丁日昌是门生李鸿章一手提拔的,多少有点投鼠忌器。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曾国藩制定却没来得及实施的“剿捻计划”尚需李鸿章去落实,为自己洗去率部剿捻失败所受的羞辱,若将丁日昌撤职查办就很可能挫伤李鸿章的积极性。
有这段公案积在心里,曾国藩对丁日昌来协助处理“天津教案”的安排,当然不满意。
官做到丁日昌这个级别,对上述关关节节应该心知肚明,但此人一贯高调,不太在乎这些“舆情”。由是在从苏州到天津的赴任途中便给朝廷上奏:“自古以来,局外之议论不谅局中之艰难,然一唱百和,亦足以荧视听而挠大计,卒之事势决裂,国家受无穷之累,而局外不与其祸,反得力持清议之名……”
一到天津,丁日昌便大张旗鼓复建被民众砸毁的教堂、育婴堂,严审在押人员,设宴安抚洋人,根本不顾舆论臧否。天津人恨得牙根痒痒,纷纷骂他“丁鬼子”、“丁小人”,有人觉得骂“鬼子”尚嫌抬举,干脆叫他“丁鬼奴”,还有人到处张贴无头告示,大曝他在江苏巡抚任上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
对此丁日昌一笑了之,并对身边人说:“做官的谁不给人骂?官越大,骂的人越多。宰相肚里能撑船,他骂他的,我做我的。”经他这么不管不顾的“铁腕”一通整肃,津门沸腾民怨居然渐渐平息,貌似还有了点“安定团结”的局面。
身处漩涡中心已被搞得焦头烂额的曾国藩,此时感觉到压力明显减轻,背地里也开始欣赏丁日昌敢作敢为的风格了,觉得非常时期还真要有“宁肯得罪于清议,不敢贻祸于君父”气魄,于是也理解了李鸿章明知丁日昌口碑不咋的却依然予以重用的缘由。
丁日昌在上级领导眼中由贪官变成“能吏”的过程很直接,他似乎并未刻意去做什么,而只是他为官的本色出演。能让向有识人之明盛誉的曾国藩短时间内改变看法,可见官场用人这事儿实在耐人寻味。
惟其如此,更为可怕。
相关问答
【海瑞骂嘉靖皇帝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翻译速来治安疏明●...
[最佳回答]财政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
骂警察犯法吗会拘留吗_法律问答—华律网
[回答]不会的。单纯的骂人只是民事侵权行为,也是违法的,但不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不会受到处罚。但是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
骂警察违法吗会拘留吗_法律问答—华律网
[回答]不会的。单纯的骂人只是民事侵权行为,也是违法的,但不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不会受到处罚。但是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
领导故意欺负打压下属会遭报应吗?
肯定会的,像这位领导这样肆无忌惮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公愤,会有忍受不了,看不下去的有正义感的人,向他的上一级领导反应,然后上层领导肯定也是不能接受和放纵这...
大学班长在班里公然骂集体同学属于正常现象吗?
说白了,也是一个服务的角色,他的权力只能用来服务大家。如果说他在班里公然骂人,显然是自己的角色错位了,在班长竞选时就没弄清自己的定位。这个现象在国外...
吐槽大会的李诞,为什么被中央政法委和人民日报同时吐槽?
李诞;中国男演员、脱口秀演员、编剧、策划人、作家,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名头不算少了,可惜从他自己取的别名李蛋、蛋蛋、自扯自蛋(笔名)以及...
怎么看待有些销售行业领导辱骂下属的行为?
谢邀。不仅仅是销售行业,别的行业,领导骂下属的行为也不少吧。作为下属,说句难听的话,只能忍着,徐图发展。直到自己职位比领导高,可以还给他。否则,怼回...第三...
辱骂别人“人渣”犯法吗?
辱骂别人“人渣”犯法吗?2020年3月26日14时许,河南光山县紫水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委会召开村干部考评会议。会议有村干部、各村民组长、党员代表参加,林X铜(...
字字珠玑是什么意思_作业帮
[回答]字字珠玑,形容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灿烂,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优美.而字字朱迹,非成语,而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与字字珠玑相对的反语也.所谓文人的官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