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

小编 知识问答 6 0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

前言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及相关影视剧中,孙权这个人物,显得有点落寞,没有多少存在感。比如,江东基业是他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来的,没他孙权什么事,他只是个继承者,说白了就是个“官二代”、“富二代”。抵抗外敌入侵,是周瑜、吕蒙和陆逊的事,没他孙权什么事;治理江东,是张昭等几位老臣的事,还是没有孙权什么事。此外,连刘抗曹,是诸葛亮的功劳;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是周瑜的功劳。但是历史上的孙权,显然不可能是小说演义和戏剧中的那般。答案很简单,有很多历史学家,都非常推崇孙权,说他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为江东基业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来跟大家聊聊孙权这个人。】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孙权剧照

一、孙权的生平简介

孙权,是何许人也呢?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 (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他一生下来的时候,眼神犀利,目露精光。他的父亲孙坚非常惊讶,认为将会有吉兆。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嗣位。孙权常常跟随在孙策的身边,辅佐他。等到孙策平定了多个郡县后,任命孙权为阳羡县令,孙权当时15岁。后来,孙权被郡守举为孝廉,被州长举为秀才,担任了奉义校尉。可想而知,孙权有多厉害,真不愧是少年英才。

孙权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精明能干,行事果敢坚决,喜欢结交豪杰和贤士。想那孙策也是一代枭雄,然而他每次跟孙权谈论问题的时候,总会佩服万分,认为自己比不上他。孙策大摆宴席的时候,也常常在宾客面前,对孙权大加赞赏,说他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2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孙策剧照

建安五年(公元220年),孙策在一次狩猎中,不幸为刺客所伤。不久后,就逝世了。临死前,孙策将江东基业,托付给了孙权,还对他说:

“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要知道,孙策是有儿子的,他完全可以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虽然他的儿子年纪尚小。但是,孙策没有那样做。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孙策是很看重孙权的,孙权必定很能干,身上有很多常人没有的优点。

孙策死的时候,孙权不过才18岁。按照古代二十而冠的传统,他还是个未成年人。然而,他却要承担起保卫江东的任务。这对于孙权来说,未免太过艰难了。因为,孙权接手的江东,是一个“烂摊子”,可谓是内忧外患,地动山摇。对外,他要面临曹操和刘备的威胁;对内,他要凝心聚力,调和各方将领的矛盾,让江东保持和谐稳定。

而孙权,跟他父亲和兄长不一样,没有为江东的基业立有战功。而他身边的那些武将,跟他父兄的关系很好,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怎么会服从孙权这个“小毛孩”的指挥呢?

是呀,我想此刻孙权的内心是崩溃的,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只是不停地哭泣。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3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孙权剧照

长吏张昭看到后,连忙制止了孙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说完后,张昭脱下了孙权的丧服,给他换了上了军装,然后扶他上马,巡视三军。

是呀,现在是孙权大展身手和承担责任的时刻,他岂能像个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的呢?他必须要像个男子汉一般,赶快勇敢地振作起来。

可是谈何容易,尽管东吴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等地,但是还是未能完全占领深险重地。而当时江东有很多外来人士,早就有叛变之心了。他们那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想趁孙权在位之际,赶紧离开江东这个是非之地。

比如,庐江太守李术,在孙策死后,不想辅佐孙权,召集了很多叛徒,一同逃走了。孙权就写了封信,派人召会李术。李术的回应让孙权大失所望,他说:

“有德见叛,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呵呵,李术是跟孙权杠上了,他的意思很明显:你孙权是个无德的人,不好意思,我才不回来呢。

孙权听到后,气不打一处来,当即状告曹操,说李术是个叛徒,自己要讨伐他,还望他曹操能够谅解。

说完后,孙权立即下令,发兵讨伐李术。

李术得到消息后,恐惧万分,求救于曹操。曹操当即拒绝,他当然不会为了李术一人,跟孙权公然闹翻。

孙军攻下了皖城,杀掉了李术,将他的三万余名士兵全部流放,并屠杀了皖城的老百姓。

二、联刘抗曹,谁的功劳最大?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4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孙权剧照

稍微了解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联刘抗曹或者联吴抗曹(叫法不一,意思相同,看从蜀国还是吴国的角度说 )对三国形势的重要作用。因为有刘备集团和东吴集团的联合,才会有赤壁之战,曹军才会大败,元气大伤。从此之后,在几十年内,三国谁也灭不了谁,遂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讲清联刘抗曹这段历史,对大家理解三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联刘抗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讨伐刘备,追到了襄阳这个地方。没想到刘军刚过。曹操仍然不肯放过刘备,于是派5000精兵继续追,一直追到长坂坡。刘备恐惧万分,抛妻弃子,急忙逃亡,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来到了汉津,跟关羽会合。之后又跟刘表的长子刘琦及一万余军队,来到了夏口。可以说,刘备集团已经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若找不到同盟者,结果只有被曹操剿灭。

刘备在无可奈何之下,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希望双方能够合作,共御曹军。结果,刘、孙结成联盟,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军。

刘、孙结盟,击败曹军,没有任何争议。

但是,关于在这个过程中,谁起的作用最大,历来却颇受争议。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5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诸葛亮剧照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当然是诸葛亮起的作用最大了,“舌战群儒”,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故事。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演义小说,其真实性是很低的。

因此,要想回答那个问题,还必须得从史料中一探究竟。

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说法,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跟刘备说了自己的策略,要想夺取天下,必须要跟东吴联合: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诚不可与争锋。”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而诸葛亮出山之后,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刘氏集团最危险的时候,请求出使东吴:

“事急矣,求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 ,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大意就是说,我家刘将军和你孙将军,共同的敌人是曹操。若我们这边垮了,你们东吴就危险了。因为过不了多久,曹军必定会讨伐东吴。所以,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咱两家联合起来,一同抵抗曹军。分,则必败;合,则必胜。如是而已!

孙权听到后,一开始表示犹豫,他说: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诸葛亮听到后,这样说: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孙权听到这句话后,勃然大怒,义愤填膺,当即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表示要出兵抗曹,他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显然,按照《三国志·诸葛亮》的说法,诸葛亮的劝说,对孙刘联盟,起到了很大作用。

然而,按照《三国志·周瑜传》的说法,结论就不一样了。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6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周瑜剧照

东吴听到曹操占据荆州,并即将要派水师渡江而下时,将士们恐惧万分。孙权就举行紧急会议,商量该怎么办。结果很多人都说曹军不可敌,投降是上策。只有周瑜不这样想,他认为曹军劳师远征,此其弊一也;水土不服,此其弊二也;后方有患,此其弊三也。况且孙将军神武雄才,江东兵精粮足,若联合刘备,必定能击溃曹军。

孙权听到后,当即表示要跟“曹贼”决一死战,还说:

“君言当击,甚合孤意,此天以君授孤也。”

由此可见,对孙刘结盟,周瑜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按照《三国志·鲁肃传》的说法,结论又不一样--鲁肃对孙刘联盟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7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鲁肃剧照

鲁肃是一个很卓越的政治家,他深谋远虑,早在诸葛亮出使东吴前,他就跟孙权说过,东吴要想统一天下,首先必须要跟刘备集团结成同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后来,诸葛亮出使东吴,还是鲁肃去接见的他。

孙权问群臣对策,很多人都认为,东吴投降曹操,是最好的选择。鲁肃沉默不语。

后来,孙权宣布散会,鲁肃追到了他的住所。孙权立马知道了鲁肃的意思,他握着鲁肃的手,说道:“你有什么话,想要跟我说呢?”

接着,鲁肃就开始发表他的长篇大论了: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意思很简单,那些群臣和我,投降曹操是可以的,因为他会安排好我们职位,我们该干嘛就干嘛,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主公您可不能投降呀,因为您一旦投降的话,曹操无法安排你。

孙权听到鲁肃的话后,如醍醐灌顶,他说道:

“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鲁肃,您说的好呀,那些人太让我失望了,只有您说的话,和我相同。您就是上天赐给我的。

呵呵,同样都是出自《三国志》,说法不一,结论不一。这还真是不同人的传记,不同的说法,写谁的传记,突出谁的贡献。但是不管怎么说,孙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他的“同意”,孙刘联盟,根本就不可能。

其实,孙权早就做好了打算,要跟刘备集团结盟了,“吾计决矣”“甚合孤意”“正与孤同”12个字,就是证据。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8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孙权剧照

从“孙刘联盟”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孙权绝非等闲之辈,他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有独到的判断能力。大敌当前,不慌不忙;举行会议,试探人心;合他心意,马上决定。这样的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难怪曹操都忍不住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就是英雄惜英雄呀。

三、世人对孙权的评价

陈寿: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李宗吾:

“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结语 :孙权,处在三国那样一个乱世,18岁接手了父兄留下来的“烂摊子”,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处理好了江东的内忧外患,将江东发展壮大,实属不易之举。就凭这点,他都能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

文章参考《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

孙权近乎完美的形象,为何到了晚年却落下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甚至,在国外也崭获了大批粉丝。提到三国演义,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当家人。其中,吴国皇帝孙权年纪最小,名气也一直不如前面两位。但是,若要论其一生的精彩程度,孙权也是毫不逊色的。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9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熟悉三国史的人都知道,孙权最早并不是孙家的第一继承人,哥哥孙策从父亲孙坚手中接过家业之后,一路打拼,很快就将这份家业发展壮大。然而,天妒英才,孙策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却惨遭刺客杀害,而孙权,正是在这个危急关头从哥哥手中接过重任。

孙权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在他的手中,江东基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当时,北方的曹操势大,刘备迫于威胁来向孙权寻求帮助,“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也很清楚。在得到吴将周瑜的肯定答案后,他便答应了刘备,之后,一路大破曹军,“火烧赤壁”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紧接着,孙权又利用曹操恢复的这段时间巩固朝政,发展领地。后来,更是果断的抓住时机,一举拿下了荆州,不仅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势力,还一并除掉了自己的心头大患关羽。随后,刘备出兵讨伐孙吴,孙权力排众议,派出了没什么经验的陆逊迎战。

而陆逊,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在夷陵之处打败蜀兵,从此,将孙吴势力推上顶峰。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0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纵观孙权前半生,可谓是意气风发,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主要得益于孙权的三个优点:

其一,便是孙权为人谦逊,礼贤下士。

当时,孙权破荆州之后,许多将士归附孙权,但是,仍然有少人不肯屈服。其中,有一位名叫潘濬的老将,面对孙权的招揽不为所动,整日称病不肯相见。之后,孙权亲自前去拜访,潘濬仍然涕泪纵横,伏在床上不起。而孙权,先用许多受降的先贤安慰他,又拿毛巾亲自为他擦脸,潘濬这才跪地拜谢。

孙权的这种性格和作风,使得江东集团人才济济,并对孙权忠心耿耿。

其二,孙权不仅善于招揽人才,用人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潘濬加入吴国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加上他并非孙吴元老,又不是江淮士族出身,只是一个别国的降将,却在短短十年之内,成为了吴国的九卿之首。这其中,虽然有潘濬本人清正廉洁,富有能力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倘若孙权不加以重用,他的一身能力也只会无处施展。

其三,孙权素有节俭之风。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自己的旧宫中住了十八年,这期间他勤工节俭。后来,还是群臣进谏,俱以吴国形象之威严和房屋倒塌之危险相劝,最早,孙权架不住劝说,才只好同意将其翻新。饶是如此,孙权还极力主张用旧宫拆下来的旧材,不肯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1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可以说,孙权在早期的形象近乎完美,虽然,背誓杀害关羽算是一个污点,但是,对于吴国来说,却是一番功绩。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却为何会在晚年落下个“晚节不保”的结局呢?

孙权的转变,可以说是整个吴国走向没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孙权早年建功立业,到了晚年,却一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仅对于领地的扩张失了兴趣,连百姓民生也开始懈怠了。早年立下的战功,也渐渐使孙权迷失了自我,让他开始变得有些志得意满。

在一次群臣宴会中,孙权喝的一时兴起,让手下用酒水洒向群臣,还说了许多无礼的话。张昭为此感到担忧,便以商纣王“酒池肉林”的典故,对其进行劝谏。而孙权,表面上欣然接受,心里却对张昭极度不满,很快他就找借口把张昭排挤出了朝廷。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孙权,已经有些刚愎自用了。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2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这时候的孙权,或许不是一位好君主,但是,却仍不失为一位好父亲,这其中,他对于太子孙登最为宠爱。

当时,吴国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其它两家的势力也仍然不可小觑。为了稳住江东基业,孙权几度向曹刘折腰,以换取发展的时间。然而,当曹丕为了挟持孙权,要求让孙登到洛阳当人质的时候,孙权却一改妥协露出血性,他直接派出能言善辩的赵咨,向曹丕表示了自己的强硬态度。

不仅如此,孙权还为孙登安排了许多人才,这其中,有丞相顾雍的孙子顾谭,张昭的儿子张休,以及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等人。他们不仅能力出众,身后的家族实力更是强盛。可以说,孙权是完完全全把孙登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的。当然,孙登能得到孙权的如此喜爱,也必然有其原因。

孙登作为孙权的儿子,他很好地发扬了父亲节俭的作风,不肯有丝毫的浪费。每次狩猎,他常常绕着远路避开庄田,生怕手下践踏庄稼。他对待身边的人也很有明君之风,出行时,总是和诸葛恪等人坐同一辆车子;睡觉时,也常常和他们同席而眠,像极了刘关张三兄弟“寝则同榻”的样子。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3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即使手下犯了过错,孙登也不忍心责罚,认为自己作为他们的主上,理应担负责任。即使是身边的小卒,孙登也极尽爱护。

有一次,在游猎的过程中,孙登差点被弹丸打伤,一个士兵因为手中拿着弹弓,便被孙登的护卫当成了嫌疑人。而孙登,却是明辨是非,亲自为这名士兵证明清白。久而久之,孙登便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许多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效忠。

不仅如此,孙登的孝道也一直被人们称赞。孙登的生母出身卑微,很小的时候,孙登便交给徐夫人抚养。后来,徐夫人失宠,被流放到吴郡,孙登还常常叫人前去探望。而且,孙登还在明知父亲不喜欢徐夫人的情况下,几次在孙权面前提及徐夫人。

除此之外,孙登还很关心百姓的民间疾苦,即使是身患重病,仍然不忘国家大事。因为孙权重用奸臣,一时间朝堂混乱,而孙登即使在临终前,也不忘上奏嘱咐父亲在保重身体的同时,要重用陆逊和诸葛瑾这样的贤臣。因为操心国家大事,年仅33岁的孙登,就早早病逝在了武昌。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4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孙登的死,无疑给孙权带来了极大的悲伤。

晚年的孙权,每次思念爱子,都会拿出他生前的最后一道奏折阅读,每次读完都会悲痛不已,泪流不止。孙登死后,孙权在立储之事上,一直反复无常,他先是立了与孙登亲近的孙和为太子。孙和不仅与孙登关系亲近,而且,性格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孙登在世的时候,常常想要把权力让给孙和,在孙和的身上,孙权总是能看到孙登的影子。然而,孙和终究不是孙登,孙权始终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孙和身上。在孙权晚年的时候,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平衡朝中势力之上。

为了打压江东势力,孙权暗中挑起孙和与鲁王孙霸的矛盾,使得朝廷分为两派势力:

一方是以陆逊为代表的孙和支持者,他们大多是以前拥戴孙登的人;

另一方则是以步骘为首的孙霸集团;

而孙权,正是借此机会,一举打击了江东士族。

三国孙权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英雄?-第15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家居资讯

后来,眼见目的已经达成,孙权便废黜孙和,赐死孙霸。在孙权死后,许多孙吴元老也相继死去,使得孙氏宗亲很快把持了朝政。

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昏庸,也导致江东集团渐渐没落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续后汉书·卷二十四·吴载记一》、《续后汉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七》】

相关问答

三国孙权人物分析与评价?

自满,高傲,大事能审时度势,小事斤斤计较,内里不能容人,外表豁然大度,文化程度有限,武艺身手平平,全靠祖上阴德,否则市井一个。自满,高傲,大事能审时度势,小事...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孙权?

阿呆认为,孙权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霸主。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有道理的。以阿呆的理解,有以下几点:第一、有担当!受命于危难之时,扛东吴于...反...

三国中“孙权”是好人还是坏人?

而刘备...曹操摆明不是这一组织的人,干的什么“窃国”、“专断”的行为,自然就是坏人了。而刘备根正苗红,又有礼貌,谦谦君子(不论是否为伪君子,只是表现出是...

看了《新三国》,孙权小时候看上去很聪明,怎么长大了那么傻。演员演技的问题,还是历史上孙权果真如此?

《新三国》是《三国演义》的翻拍,是小说,里面很多的情节都是虚构出来的,比如说“火烧赤壁”里面说的是诸葛亮,其实历史上是周瑜,空城计历史上也是没有的,其...

孙权有什么人物特点?

孙权的人物特点是英武机变,知人善用,阴险狡诈。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孙...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谢谢邀请!生子当如孙仲谋,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创作思想是尊刘抑曹的,对于吴国孙氏政权有些出彩的人物或事迹,也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比如...

三国最不出名的君主为何是孙权?

纵观整个三国——星光璀璨,英雄辈出!每谈魏蜀吴之风骚人物,人们便如数家珍、津津乐道,有着紫髯碧眼天生异象的吴主孙权自然也条件反射般地准时准点闪现在人...

三国演义孙权之死?

1、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2、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三国...

作为三国最不会打仗的主公,孙权为什么能得到辛弃疾的赞扬?

导语:三国群雄逐鹿,历史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千里走丹骑”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其中的英雄名将也层出不穷,曹操临江赋诗的豪迈洒脱,诸葛...

新三国吴国孙权最后结局?

新三国演义中吴国孙权最后病死在建业,孙权是蜀魏吴三国皇帝里活的最久的,孙权晚年后,不在像年青时礼贤下士,而是变得怀疑一切!新三国演义中吴国孙权最后病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