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探源——崔姓
姓氏起源
一、源于姜姓
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元和姓纂》卷三载:“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采食于崔,遂为崔氏。”《通志·氏族略》载:“姜姓,出齐丁公伋,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氏,遂为崔氏。”姜太公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有个嫡子名季子,本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季子却让位于姜得(史称让国叔乙,即齐乙公姜得),自己则采食于封地崔邑。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之为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嫡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叔乙。叔乙继位后,封季子卿大夫把崔邑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季子后裔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崔姓。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避居鲁国,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字伯基)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
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南祖房崔氏、青州房崔氏、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安平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等定著十房,光在唐代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李郑王」。
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称“崔、卢、李、郑、王”均为一流士族。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时,依习惯把崔氏列为第一大姓,唐太宗知道后大怒,说:崔氏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后来唐政府下令改皇室李姓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还有许多崔姓后人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京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崔”得姓始祖:崔季子
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
季子名德兴,生卒不详。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四子(嫡子)。丁公卒後季子应继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於叔乙。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後以邑封姓,其子孙遂为“崔”姓。史称“崔氏始祖”。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諡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注:季子,古人排行以“伯仲叔季”之排行,“季”应为四,故季子在兄弟中排行为四。但,确是正妃所生,故君位应传给季子。叔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但因其为庶兄,古时嫡和庶有地位上的差别。
历史人物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相貌俊美,很有威望。初随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以为别驾从事,十分敬畏,迁东曹掾。曹操晋封魏公,以为魏国尚书,迁中尉。崔琰能够受人尊崇,主要是因为他是儒学大宗师郑玄的高足。东汉是儒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一代儒宗郑玄的地位崇高,崔琰因此也获得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在河北逐渐知名。
后来曹操消灭袁绍,崔琰担任丞相府掾属,负责选举,这是他发达的关键点。崔琰兼具风度、眼光、原则,选官十分出色,简直可以跟荀彧媲美,从此具有了天下性的声望。崔琰是汉末大儒郑玄的门人,早在青年时期就受到袁绍的推崇,在冀州更是士林领袖。在袁绍时代,袁绍几个儿子纷纷争抢崔琰,把崔琰看成一个宝。因为,谁得到了崔琰,谁就会取得冀州士林的支持。
曹操攻破袁绍之后,对崔琰也礼遇有加。曹操让崔琰担任曹丕的老师,对崔琰的德行才能非常看重。在称魏公建立官署之后,曹操更是委任崔琰为东曹掾,把负责选拔考核魏国官吏的重任交给崔琰。崔琰也不负所托,十多年来选拔出许多优秀人才。
陈登的《先贤行状》中记载崔琰“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在天下人心中,崔琰就是正气的化身,是道德的标杆。就算是在崔琰受到髡刑,在家受罚的时候,那些士人们并没有趋利避害,依然纷纷拜访崔琰,崔琰家门庭若市。
崔琰人气很旺,可是这冲天的人气反而加速了崔琰的死亡。
崔琰是正统的儒家士大夫,心中满是仁义道德,君王礼法。在袁绍手下,崔琰会不顾利害地斥责袁绍,在曹操手下,崔琰依然不懂看人脸色下菜碟。只要是不合礼法仁义,一律要仗义执言。但是只要是符合礼法的,也定然要公开表示支持!
于是,“露板”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崔琰不是一个政客,虽然在沉浮宦海几十年,本质依然是个书生。正是由于这份耿直,这份对礼法仁义的坚持,让他步履维艰,乃至身首异处。
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经和陈群等人一起讨论谁才是冀州第一名士。崔林认为崔琰是第一人,可是陈群却认为,崔琰“智不足以存身”,在保全性命方面崔琰还有不足。可崔林不无鄙夷的说:“大丈夫有邂逅耳!即如卿诸人,良足贵乎!”君子所看重的只是有没有遇到明君,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如何保全性命,何必在乎呢?后来,陈群依附曹操,身居高位,之后又追随曹丕,主持废掉献帝,官拜三公,成为官场红人。可是,在崔林等传统士人心中,陈群却不过是一个出卖礼法,没有原则的小人,根本不能和耿介忠贞的崔琰相比。
陈寿称其“崔琰高格最优,鲍勋秉正无亏,而皆不免其身,惜哉!大雅贵“既明且哲”,虞书尚“直而能温”,自非兼才,畴克备诸!”望小编今天的介绍能使您了解崔琰。
宗祠楹联
世推三虎;人羡五龙。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崔琳、及其弟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三弟兄。崔琳官至太子少保,崔珪官至太子詹事,崔瑶官至光禄卿,时号“三虎”,因官阶都在三品以上,又号称“三戟崔家”。下联典指唐代博陵安平人崔玄暐及其弟崔昪、子崔琚、孙崔涣、曾孙崔郢五人,人称“五龙”。
崔玄暐,明经科进士,历官高陵主簿、记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为官公正廉洁,深得武则天赏识,长安年间官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一生以清白著称。
崔昪,历官司刑少卿、尚书右丞。
崔琚,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崔涣,长于议论,历官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中,玄宗逃往四川,他在路上迎接以表示中心,又由宰相房琯推荐,于是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肃宗时,官江淮宣谕选补使,选拔人才,不照顾亲友。代宗时,官御史大夫,因批评宰相元载而被贬为道州刺史。
崔郢,历官商州防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八行称于众口;三相出诸一门。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密州文学崔贡,字迁硕、仁和人。端重有学识。大观中诏天下郡县保任士有孝弟睦蠏任邱中和八行者,贡入太学,司成考验以闻,后授密州文学以卒。乡尊之曰“八行先生”。下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封魏国公崔铉一门三相。
中年弍才号大儒;少小博学通百家。——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官吏、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字子玉,涿郡(今河北省平安)人。十八岁进京师,精通天文、历数等,后举弍才,被荐为宿德大儒,从政有绩,升迁济北相。下联典指东汉文学家崔斛,字亭伯,涿郡(今河北省平安)人。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后官至司徒。
民纺织留世远;立石直笔播誉长。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是著名的政论家,桓帝时任议郎,后迁司马,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其代表作有《政论》,对当世大胆抨击,为时人称颂。下联典指后魏司徒崔浩,字伯渊,清河人。诏总理史务,监秘书事,作国书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族之灾。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人。开元进士。曾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李白《登黄鹤楼》诗中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有《崔颢集》。
苏少娣能和妯娌;唐夫人善事姑嫜。——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崔姓的起源、支系、流布与名人轶事
姜太公祠
编撰说明
本编计划于近期陆续推出有关姓氏的系列文章,通过讲述姓氏的由来与各姓氏产生的渊源,向大家介绍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并且会重点介绍一些人数较多的大姓,以及该姓氏的历史名人,当今的业界翘楚,宗亲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亲情互动。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添加本人微信公众号予以关注,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畅谈个人想法,咨询相关问题,提出写作要求,本编会及时回复并尽力满足大家的愿望。
如标题所言,本编第一篇将首先向大家介绍崔姓。不好意思,因为本编姓崔。
崔护《题都城南庄》画作
崔姓轶事
在介绍前先向大家讲一个成语典故,“沆瀣一气”。
“沆、瀣”二字指的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而盛唐时期正好有两个人,一个叫崔沆,一个叫崔瀣。这还不算巧,巧的是两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比较重大的场合,这个场合就是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在京城长安举行的一次规模宏大的考试。而更巧的是,崔沆是主考官,崔瀣是考生。而更为离奇的是,崔瀣的考卷答得非常出色,而偏偏让崔沆非常喜爱、大为赞赏。于是,崔瀣被选中。
按当时的考场规矩,考试获得通过的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因此,考生要以门生的身份前往拜谒恩师。有心人便注意到,考官叫“崔沆”,门生叫“崔瀣”,这"沆瀣"二字正好连在一起,于是,便有人产生联想,附会二人。也因此赋予“沆瀣一气”以贬义。而事实上,这种附会也只不过是“莫须有”而已。
姜太公故里
崔姓来源
据史料记载,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即现在山东省,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长期为山东望族和中华大姓。
目前,崔姓人口较多,已达420多万,为全国第5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
崔姓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主要姓氏之一,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
崔姓源于姜姓。姜姓始祖为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姜子牙,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纣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姜太公有一个儿子,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齐太公生丁公伋,生叔乙。齐太公逝后,本应嫡生子丁公伋崔季子继位,但他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与家人生活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子孙后代后以崔为姓,所以,崔氏的始祖应为崔季子。
姜子牙为什么还叫吕尚?因为姜子牙的先祖为伯夷,因有功于王朝,被封于吕(今南阳市宛城区)。姜子牙早年也生活于山东东吕乡东吕里(今日照市东),故也称吕氏。
关于姜姓、吕姓的起源,在以后的章节中会详细介绍。
都城南庄旧址
崔姓历史上著名诗人
崔护(772 - 846年),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进士及第。公元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其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并使其一诗定名,名垂青史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今河南开封市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此诗后,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与遗憾。其后,李白为弥补缺憾,到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凤凰台
崔姓的流派与兴衰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后避居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
陵地
秦朝时,崔杼世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之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 "之首。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南祖房崔氏、青州房崔氏、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安平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等,仅在唐代崔氏累计出了23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故有“崔卢李郑王”之说。
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崔姓的辉煌在唐朝达到极致,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
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半岛和越南为多。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以让所谈为汉民族的崔姓,非汉族崔姓也很多,据考证,有源于朝鲜、蒙古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也有被土家族同化的。因此,有“虽同为崔姓,但非为族亲”之说。要想弄明白是否宗亲,那就需要对其祖上进行考证。(崔增夺)
相关问答
一年级崔字姓怎么介绍?
崔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姓氏,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据说崔姓源于古代的一个部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姓氏。崔姓的人们一般都非常勤劳、善良、聪明,他们...
姓崔,怎么自我介绍?
本人姓崔,山下有佳人的崔,本人长相一般也不是什么佳人,但姓氏是祖宗给得只有愧领了。大家可千万不要和吹牛的吹联系起来那我可就惨了。本人姓崔,山下有佳人的...
王维的母亲崔氏介绍?
王维母亲崔氏,出身于名门望族-博陵崔氏。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她笃信佛教,虔诚礼佛,是当时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居家弟子。母亲诵习佛经时,喜欢让安静懂事的王...
谁能帮我查到关于崔姓家谱的辈份与这十个字有关的事。华,英,常,玉,振,广,明,吉,士,传?
崔氏第二十六世孙崔海斌介绍大屋基崔氏源流“言不根经史,谓之梦浪,人不识本源,谓之浮生”。我崔氏之人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崔氏子孙值得了...
林海雪原主要人物?
《林海雪原》中主要人物形象1、杨子荣杨子荣是曲波以现实战斗中的真人为原型而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更是一位革命斗争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小说通过...
媒人的尊称、雅称、别称有哪些?其名称由来有何历史典故?
曰:‘赤...3、尊称媒人,月老、月下老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唐韦固,少孤,旅次宋城,遇异人,倚囊坐,向月检书。固问,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固问囊中何物,...
有哪些残忍的凶杀案?
回顾辽宁杀人犯周宇新:最奇葩恶魔连杀10人,都是自己人亲人的冷漠更可怕亲人大多都是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尤其是家人,不管在外面受到多大委屈苦难,有家人的陪...
搞笑一家人李智勋资料?
搞笑一家人李智勋扮演者是崔丹尼尔,1986年2月22日出生于首尔,韩国男演员。2005年崔丹尼尔因演唱广告歌曲出道。2009年出演情景喜剧《穿透屋顶的Highkick》,获...
介绍武汉家乡的儿童诗?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FTI成员介绍?
崔钟勋(队长主音吉他键盘钢琴)(ChoiJongHoon최종훈)华纳取得亚洲区(除泰国)的代理后官方公布为:崔钟训POSITION:Leader、LeadGuitar、Pian.....